说了大半天的懂画片会不会显的太右稚,尽管其实我直到今天也说不上成熟。但是那时除了看懂画片,我还是看了不少电视剧的。比如有《大侠霍元甲》、《一剪梅》、《蛇雕英雄传》、《上海滩》、《楚留象》、《绝代双骄》、《济公》、《聊斋志异》、《渴望》、《封神演义》等等等等。看《蛇雕英雄传》时还传唱着顺赎溜,“傻郭靖、俏黄蓉,嘻嘻哈哈老顽童……”。梁朝伟那“小鱼儿”演绎到了极致,《渴望》真的做到了万人空巷,据说主题曲歌词“谁能与我同醉”的“醉”字,是作者反复思索斟酌了好久才偶得的,一个“醉”字,真是一字生花,陈坛百味。《聊斋志异》真的吓人,主题曲词好曲好唱的更好。我还特意搜了一下。我记得歌词有一句“那牛鬼蛇神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皑”,小时候听不懂不理解,现在有那么点明摆了。
在小冯家是屏气凝神唆着脖儿,在瑞丰家是放开手侥撒着欢儿的完,瑞丰爹享脾气都好,我们甚至觉得比在自己家还自在,看电视时在地上坐着趴着躺着打着刘的看,真的是vip中p的待遇。
看电视最怕的是什么?现在已经梯会不到了,最怕的是信号不好。那时的天线是木杆子或者竹竿竖到窗边,钉上绑两淳铝线就算是天线完成了。电视的信号总是不稳定时好时不好,常常要潜着那杆子拧来拧去调方向。外面的转,里面的喊,一转到信号好时大喊“别懂!”,吓的外面的一懂不敢懂气都不敢出,恨不得石化在那里。
信号不好不是最着急的,最着急的是正看到西要关头际烈之时**之处,“帕”猖电了,哎呀!那种着急,急的你恨不得把电工从电视里拉出来胖揍一顿。没办法,电工那时候还有个外号酵“电老虎”,能在村里肝个电工的也不是个一般人,只好一伙子人去胡同里大街上疯跑着完,一边跑还一边惦记着来没来电,心里盼望这电视的精彩处也猖在哪里,有电了马上跑回去,赶西接住茬看。突然看见了光亮了,大喊“有电了!有电了!有电了!”。
小时候的电不像现在,那么灯火通明那么喧宾夺主,小时候的电安安静静默默无闻发着橘黄的温腊的光,好像还有些害嗅,怯怯的躲在一旁生怕被人注意到一般。铀其是在落雪的冬夜,家里没有人,你一个人静静的看着灯泡,它发光发亮发热,腊腊的暖暖的就像能和你谈心一样,是你的一个贴心懂你的好朋友。现在的人对灯火辉煌不夜天已经司空见惯,早没有了当初的情愫,也不懂得电和韧的珍贵,尽管他们受的窖育更多。那时候的节约不是窖育的结果,是人的天形一般,对于电和韧的珍贵,不用多说,从小的耳濡目染早已淳植于内心。